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征集活动。
我院申报的案例《扎根海岛,做学生的“领路人”——海岛生态学教师团队建设》入选第二届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
海岛生态学教师团队
获奖证书
海岛生态学教师团队由阎恩荣教授和10位生态学优秀青年教师组成,包括5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得者。团队教师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作为学科骨干团队,为我校生态学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做出突出贡献。在科研上扎根海岛,勇于挑战自我,开辟了“海岛生态”新领域。为师德师风建设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了优秀典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以德为邻,爱岗敬业,全力做好学生成长的护航员
努力打造教师的“蜡烛”精神、“灯塔”和“守岛”精神,坚持以德为先,严谨治学,恪尽职守,言传身教,站好每一次讲台,解决好学生的每一次求助,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倡导个性化教育理念,甘于牺牲时间,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在能力培育方面,通过各种案例开阔学生的社会和学术视野,善于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中,以坚守教学一线为荣,与学生一起开展娱乐和野外实践活动,争做学生的好朋友,关爱学生,以情感人,化解学生的各种人生困扰。在精神情操方面,培养学生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尤其是勇于担当和矢志报国的伟大理想。
团队成员张健教授做生物多样性主题讲座
团队成员斯幸峰教授带领学生参加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
二、热爱教学,与时俱进,争做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排头兵
始终铭记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团队带头人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编制专业点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特色专业课程,打造具有鲜明华东师范大学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人才教学体系,深度融合生态前沿研究与教学,带领学生与社会对话,锻造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责任,为学科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做出了巨大贡献。
团队成员均承担本科生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开设《生态热点讨论》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次,并被部分兄弟院校作为选修课程。开设《丈量美丽中国》野外实践课程,2021年丈量七彩云南,2022年丈量辽阔海疆,2023年丈量林海雪原,贯彻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带领学生以专业视角与青山绿水对话,度量其“金山银山”价值,育植“中国观点”的理论产出能力。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宋永昌这样评价这门课:“这门课设计非常好,意义非凡,做到思想、业务双丰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学生态,就要去读大自然这本书!”团队成员组织的《光华研究生论坛》已成功举办8年共计63期。团队核心成员创办的《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与前言》研究生暑期学校,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授新方法与新技术,扩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科素养,显著提升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丈量美国中国》课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与前言》研究生暑期学校
近4年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多名本科生获国家或上海市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3名博士毕业生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计划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奖励计划,3名博士毕业生入选洪堡学者青年项目或国际高水平实验室博士后职位。
三、承优探新,艰苦创业,勇做学科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勇于走出我校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舒适区,敢于接受挑战,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开拓创业精神开辟海岛生态学研究新领域。研究团队扎根海岛,艰苦奋斗,创建“普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升级建设和申报自然资源部“东海岛屿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撑鸟类、昆虫、土壤无脊椎动物、微生物、维管束和苔藓植物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领域研究人员开展岛屿基础理论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行业专项等项目资助,累计发表SCI论文数百篇,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岛屿生态”已成为我校生态学科新的增长点。团队带头人长期奔波于上海和舟山,与当地和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建立了深度合作,为成功入选下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夯实了基础。
创建“普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四、胸怀天下,脚踏实地,勤做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海岛生态学教师团队始终秉承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心系社会办实事,积极把科研成果向生产一线转化,为浙东丘陵山地和海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森林的提质增效改造、风景林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产生9项国家发明专利,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0万余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在各类学术组织和刊物担任职务服务社会。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如刘敏教授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尽心尽力推进党建和专业融合工作;斯幸峰教授在《大自然》和《森林与人类》等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宣讲环境保护对动物生存的科学知识。
扎根海岛工作
五、专业融合,以老带新,打造创新型科教团队
团队带头人借助普陀山生态站和崇明生态研究院的“岛屿生态保育与修复中心”平台,通过建设东海岛屿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打造海岛生态科教团队,组织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岛屿生物地理学、生态系统模型等多专业方向的青年人才联合攻关研究,培养出了一支专业优势突出、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海岛生态研究队伍,也形成了专业融合、以老带新和创新潜力旺盛的学术传帮带机制,为我国海岛生态领域取得国际发言权奠定了人才基础。
与何芳良教授与青年学生交流研究工作
团队负责人阎恩荣老师为青年教师分享自然科学基金撰写经验
海岛生态学教师团队将继续发扬“蜡烛”、“灯塔”和“守岛”精神,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坚守教学一线,扎根海岛,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培育优秀人才和推进海岛生态科学进步为己任,围绕新一轮学科建设任务,卓有成效地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团队建设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党委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征集活动为契机,坚持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科学家精神,立足一流学科,建强一流师资,以高质量党建为牵引,在全院范围内树典型、建机制、育团队,团结带动师生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用心、用情、用智慧,将立师德、树新人贯穿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深入探索“倾心铸师魂 立德育新人”的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