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永研究员团队在《PNAS》评估全球树种多样性保护现状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2-06-20 浏览量:825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 Nelson) Rehder,我国东部地区特有树种。当前,仅有5%的金钱松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本研究获得的树种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可以覆盖金钱松68%的分布区。照片摄于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ens-Christian Svenning)

树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固碳、保持水土,还为无数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和所需资源。尽管如此,人们对全球树种的保护现状却缺乏系统了解。

6月16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郭文永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的成果High exposure of global tree diversity to human pressure,该研究利用目前最详尽的全球树种数据库,对46752个树种的保护现状进行了量化分析。

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一个树种的大约50%的生境处于保护区之内,但是有6377种完全没有保护,而这些物种恰恰都是分布区较小的易濒危物种。结合全球人类影响综合指数数据,发现83%的树种目前正遭受着不可忽视的人类活动影响。基于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三个维度的多样性等级排序获得的全球树种优先保护区可以大幅度增加对全球树种、尤其是分布区较小的树种的保护程度。此外,该树种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与一些国际主要生态保护组织发布的全球优先保护区域框架相吻合,尤以WWF提出的“全球200重点生态地区”(Global 200 ecoregions)吻合度最高。该研究不仅强调了保护全球树种的紧迫性,同时也表明对树种优先区域的保护与对生态系统整体多样性保护的目标高度一致。

图示为(a)全球46752个树种在当前保护区(PAs)、树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7%(top 17%,《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提出的2020年全球保护区目标)和前50%(top 50%,“半个地球”倡议提出的2050年全球保护区目标)区域内的受保护程度及其变化情况(%),以及(b)这些物种在前述区域内的分布区所对应的人类影响综合指数(Human Modification Index, HMI;0代表无人类影响,1代表完全的人类产物)。人类影响综合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低(0 ≤ HMI ≤ 0.1), 中(0.1 < HMI ≤ 0.4), 和高(0.4 < HMI ≤ 1.0)。

联合国将2021-2030年定为“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致力于推动全球层面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作为阻止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之一,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仅能有效保护全球的树种以及赖其生存的其它各类生物,也将极大地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及所获得的全球树种优先保护区对未来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郭文永研究员为第一兼通讯作者,丹麦奥胡斯大学Jens-Christian Svenning 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55位合作者来自中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南非、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3个国家的60余家科研机构。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026733119

郭文永研究员团队结合野外(控制)实验和大数据融合等手段,致力于入侵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研究工作,部分成果发表在Ecology Letters、Global Ecology & Biogeography等期刊。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相关基金的支持下在浙江天目山和江西庐山等地开展相关工作。

图文 | 郭文永

编辑 | 文萧以

审核 | 陈然 宋奕茹 周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