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成功举办“生态学研究方法”第八期研究生短期课程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1-12-02 浏览量:246

“生态学研究方法”短期课程是华东师范大学暑期学校品牌培育项目之一,内容聚焦生态学领域新兴的研究方法,邀请生态学领域著名专家与本校优秀青年教师共同为学员授课,自2017年立项以来已成功举办7期。为了打造一个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的交流学习平台,助力推动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支持下,“生态学研究方法”第八期短期课程于2021年11月14日至11月19日成功举办。受疫情影响,本次课程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8个国家、44个城市、180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6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本次课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第八期研究生短期课程注册学员分布图

“生态学研究方法”第八期研究生短期课程的授课团队

本次课程邀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陈吉泉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邹慧敏、华东师范大学边晨昱与密歇根州立大学Cheyenne Lei同学为助教,并由华东师范大学乔阳博士担任课程协调人。陈吉泉教授是生态系统与景观生态学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他以新近发表的专著《Biophysical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in Ecosystem Analysis》为教材,系统地讲授了生物物理模型及其生态学应用。

2021年11月14日下午,本次课程的开课仪式在线上举行。课程组织者夏建阳老师首先对报名的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系列课程的总负责人、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老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学科情况与课程背景。主讲教师陈吉泉教授向学员简要介绍了未来五日的课程安排和注意事项,并解答了学员的一些疑问,大家对本次课程的学习都充满了期待。

陈小勇老师介绍学科情况与课程背景
陈吉泉老师介绍课程安排
学员参加线上课程(仅显示部分学员)

11月15日至19日为正式授课时间,本期课程以生态系统分析中的生物物理模型(Biophysical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in Ecosystem Analysis)为主题,主讲教师陈吉泉教授重点介绍了生物物理模型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案例。在较为短暂紧张的时间内,课程结合基础知识讲授、在线视频和上机操作,围绕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关键过程,详尽地讲解了生物物理模型在生态系统生产力、呼吸作用、蒸发散和增温潜势等领域的应用。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练习、分组讨论等环节中,学员们展现了高涨的参与度、投入度与钻研度。虽然大家在生物物理模型方面的基础不同,但都尽最大努力跟上课程的节奏,积极提问、认真思考、互帮互助。在陈吉泉老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学员们不仅在课程的学习上收获颇丰,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长期合作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陈吉泉老师线上授课

学员积极提问和讨论

线下分会场(华东师范大学)

线下分会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9日下午课程结束后,陈吉泉老师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课程助教邹慧敏同学、边晨昱同学、雷善言同学和负责组织沟通的乔阳老师表示感谢,对全体学员的热情参与和认真反馈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家能继续交流合作,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优秀的成果。夏建阳老师总结了课程中的收获,向学员们展示了陈吉泉老师授课团队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并向授课团队与全体学员致谢。

图文:孙小颖 乔阳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