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山首次拍摄到雌雄黄麂“同框”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1-09-03 浏览量:237

日前,记者从普陀山园林部门获悉,普陀山生态站设置的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雌雄黄麂同时现身的画面。

黄麂俗称麂子,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猄,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00年8月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黄麂是麂属中最小的种类,角小仅有一个分叉,全身栗色,腹面白色,主要栖息于亚热带低山、丘陵林缘、次生林或灌木丛中。

此次在普陀山上拍摄到的黄麂既有雄性,也有雌性,有时单独活动,有时共同外出觅食。从拍摄画面可见,黄麂多活动于林中窄路,在陡坡上也行动自如。“黄麂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多在晨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木丛中休息。 ”普陀山生态站研究人员介绍,多头雌雄黄麂“同框”的画面,表明普陀山为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进一步证实普陀山的森林生态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果。

今年6月,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普陀山生态站)研究人员,在普陀山大雪浪山林中发现了大型哺乳动物的活动踪迹。为了解该物种种类以及数量组成,监测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态站研究人员通过寻找兽道和动物新鲜粪便,最终确定了该物种可能的活动范围。 7月,通过对15台红外相机数据回收整理,发现多台相机拍摄到了黄麂活动的画面。目前,生态站还在普陀山全岛增设了40台红外相机,用于进一步掌握普陀山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为普陀山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016年,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正式挂牌成立,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提升普陀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普陀山建设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的生态学野外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合作以来,双方共同出版了《普陀山植被》图书,已完成1个市级科研项目,另有2个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

作者:刘慧静 欧丹燕

图片:普陀山生态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