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杨海波老师参加第二届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0-11-06 浏览量:223

为加强各高校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交流与协作、总结近年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后疫情时代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于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48所高校和单位的151名从事生态学和相关专业教学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我站杨海波老师参加会议,并在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分会场作报告。

10月31日上午9时,大会隆重开幕,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主持开幕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致欢迎辞,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吴文良、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分社社长孟丽分别致辞。孙真荣在致辞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随着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通过各高校的思想交融、精诚合作,必定会为一流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带来深远的影响。

2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主持开幕式

4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致欢迎辞

5

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吴文良致辞

6

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分社社长孟丽致辞

河北师范大学校长刘敬泽教授的大会报告《生态学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河北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对专业建设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刘敬泽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学科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在政策层面和实际落实层面还存在差距,生态学科的发展需要各位同仁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建设优化和路径落实。

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作了题为《环境生态工程新专业的重大实践——成效与反思》的报告,杨永川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重庆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设立的初衷就是要培养具备生态学思维和基本工程技术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育人过程中,重庆大学十分强调专业实习的作用,带领学生到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开展工程实习,培养了一批会动脑、善动手的生态环保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娄安如教授作了题为《追求一流育人质量,塑造拔尖创新英才》的大会报告。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科群的历史发展沿革和优良传统,结合新时代对生态学科人才的需求,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体现了传统学科的创新举措和革新精神。

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分社社长孟丽以《创新教材出版模式、助力金课建设》为题,围绕国家教材建设新部署,为与会嘉宾解读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和国家举措,并详细介绍了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等教学载体的呈现形式和发展前景。最后,孟丽发出真诚邀请,希望与中国生态学学会加强合作,为生态学领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载体。

7

刘敬泽、杨永川、娄安如、孟丽做大会报告
DSC_3632

与会人员热烈交流

3

大会现场

31日下午,大会分三个会场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

会场一围绕“一流本科教育与生态学专业建设”为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厦门大学卢豪良副教授、云南大学张志明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友保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张震教授、西藏大学拉琼教授、安徽大学周立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满强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蔡昆争教授做主题报告。各报告人结合自己高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介绍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生态学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8-3


13-1
分会场一报告

会场二围绕“生态学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创新”为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云南大学段昌群教授、浙江大学邱英雄教授、上海海洋大学管卫兵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敏副教授、厦门大学朱学艺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邵小明教授、浙江大学赵云鹏教授做主题报告。作为生态学专业的育人核心,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是生态学专业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会场的7个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举措。

9-3


13-2
分会场二报告

会场三围绕“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李法云教授、上海海洋大学李娟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博士、内蒙古大学张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勇副教授、智慧树集团孙峥嵘做主题报告。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遵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会上,各报告人阐述了各自高校和单位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展现了生态环境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学科特色和经典案例,为参会嘉宾提供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和建设思路。

10-3


13-3
分会场三报告

11月1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由兰州大学冯虎元教授和浙江大学程磊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郭卫华教授带来题为《体验互动探究,线上线下仿真,构建高校通识课程新模式》的大会报告。郭卫华介绍到,山东大学近年来不断更新生态学相关课程,趣味生物学通识课程及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究高校创新课程新模式,体验互动探究,切实做到线上线下仿真以及本科通识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开放共享。

北京大学唐志尧教授结合疫情下的课程教学,带来了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个性化生态学本科教学》的大会报告。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以个性化、精英化和研究化三个策略为指导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独立创新性的生态学人才,实施“三覆盖”计划,包括拔尖计划全覆盖,导师制全覆盖和经典模式与书院制结合。这样的创新培养模式,在后疫情时代更加凸显了其优越性和超前性。

内蒙古大学李永宏教授聚焦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作了题为《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教学实践》的报告。内蒙古大学依托2300公里的野外实习基地,大力开发生态学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目前的教学基地包括研究基地平台、草原利用实验研究平台、面向所有高校师生开放的实习基地和中国挪威草原生态暑期学校,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生态学核心意识,细化了学科知识,更加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武汉大学赵华斌教授以《浅谈生态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为题,介绍了武汉大学生态学科依托湖北丰富的实践基地打造的“五个环节、三条主线、全方位支撑”的课程体系,赵华斌提到,该教学体系的两大特色一是切合实践教学特点,二是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兰州大学袁建立副教授以《普通生态学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为题,从课程建设背景、建设形势和建设方法等方面阐述生态学实验课程建设,并希望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平台和数据系统等新型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生态学专门性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作了题为《生态学本科教育教学与跨学科研究》的大会报告。吴文良从全球形势和中国国情两个角度指出了生态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分析了生态学的特点优势、跨学科研究特点与需求、跨学科研究能力培养、基于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培养等问题,并号召生态学的人才培养应向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延伸。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在以《构筑课程式思政圈层,发挥三全育人核心作用》为题的大会报告中,从课程思政建设出发,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性地位与总体目标,强调了“三圈三全十育人”的理念。刘婕还强调,高校、学院、专业及教师应多方协力共筑课程思政圈层,以“六化”推进课程思政纵深发展、长远发展和精细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重践行、拓空间、多形式和高质量等多种教学方式已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华东师范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制度、专业、课程、教材、考核及教研六个方面,拓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也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希望能利用好生态环境科学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为课程思政和双一流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11-3
郭卫华、唐志尧、李永宏、赵华斌、袁建立、吴文良、刘婕做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后的闭幕式上,冯虎元教授希望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能不断沿袭,各位专家能有更多机会在大会上摆问题、研策略,使得大会真正成为生态学人才培养的智囊库和永动机。吴文良教授指出生态学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应该形成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体系,未来的生态学人才,也应当是实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座同仁一道,携手攻关。闭幕会上确定第三届研讨会将在2021年7月17日~20日在内蒙古大学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协办。最后,陈小勇代表组委会再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预祝下一届研讨会顺利举办。第二届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全体参会人员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微信图片_20201102103938

作者:张琪 陈小勇 

图片:李立 张琪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