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第二十七期光华学术论坛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0-06-08 浏览量:281

2020年5月30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27期研究生光华学术论坛在腾讯云端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黄昆老师主持,共有4位同学进行口头报告,2位同学进行进展快报,50余名同学共同参与此次线上交流活动。

线上论坛伊始,由黄昆老师主持发言,并对此次参加光华论坛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很开心和大家相聚云端分享工作成果和进展,开展学术讨论交流,鼓励各位同学能够积极提出问题,加强学习交流互动。

image001

首先,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周小奇老师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顾辛韵,她的报告题目为 ”Soil respiration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olume gains by a young pinus radiata clone over five months”,顾辛韵博士通过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新观点:认为土壤呼吸与生产力负相关。即植物生长速率快时,增加的土壤呼吸少,而生长速率慢时,增加的土壤呼吸较多。这一发现深化了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同时对新西兰的森林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image003

接着,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周旭辉老师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蒋铮,他的报告题目是《亚热带森林根系分泌物对土壤C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报告中重点讲诉了不同菌根类型树种根系分泌物输入对短时养分添加的差异化响应及驱动机制,汇报结束后,同学们对于实验中有关养分添加处理以及根生理/形态变化的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

image005

第三位报告人是黎绍鹏老师课题组的范舒雅同学,她的报告主题是 ”Phylogenetic relatedness and species naturalization: a global test of Darwin’s naturalization conu” 研究以达尔文自然化理论的全球检验为主题,在全球尺度上验证了达尔文预适应假说,但每个地区存在偏差。同时发现了本地种与归化种之间系统发育距离具有纬度梯度格局,并探究了地理信息变量,气候变量,生物变量以及人类活动变量对纬度格局的效应。这一工作对于自然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做出了贡献。汇报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对于研究相关的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image007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夏建阳老师课题组的杜莹同学,她的汇报主题为 ”Impact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drivers o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in terrestrial plants” 主要探讨了全球环境变化下陆地植物中的NSC动态,发现NSC的2个主要成分可溶性糖和淀粉存在差异性相响应。相关研究内容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并展开了讨论。

随后,来自周旭辉老师课题组的陈阳同学以 ”Linking drought legacy effects across scales:From leaves to tree rings to ecosystems” 为题做了精彩的进展快报,研究表明个体生长产生受干旱遗留效应影响较大,而生态系统水平则很快恢复,针对这种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的差异化响应,文章通过跨尺度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年轮增长的遗留效应并不能代表叶片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C循环的减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干旱后的冠层重建导致了资源的重新分配。

image009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邓杰老师课题组的刘聪同学,他以 ”Metatranscriptomic reconstruction reveals RNA virus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shape carbon cycling in soil” 为题跟大家分享了在土壤病毒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宏基因分析将采集的样本与现有数据库作比对,推断RNA病毒占优势,同时也提到了病毒的主要宿主。此研究也是结合了新冠病毒相关的内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兴趣。

微信图片_20200604213943

伴随着以上六名同学的精彩讲解,第二十七期硕士研究生光华论坛在云端圆满结束,黄昆老师总结发言希望之后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加强学术沟通与交流。

图文:符裕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