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脊椎动物视觉的进化及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9-06-27 浏览量:246
主 讲 人:刘洋(教授)
开始时间:6月27日  下午2:30

报告人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动物学会理事。研究工作以脊椎动物视色素为对象,揭示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其视觉的功能、进化及分子机制,从而深入理解不同物种如何适应各自所处的光环境。已在PNAS,Current Biology和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报告内容简介:
视觉,包括明视觉(色觉)和暗视觉两方面,是脊椎动物重要的感觉方式之一。脊椎动物视网膜中具有两类感光细胞,其中视锥细胞与色觉有关,视杆细胞与暗视觉有关。脊椎动物在起源早期,其与视觉相关的视蛋白发生了多次基因重复,产生了四种表达在视锥细胞中与色觉相关的视蛋白,以及一种表达在视杆细胞中与暗视觉相关的视紫红质(rhodopsin or RH1)。脊椎动物的色觉及暗视觉能力直接由其具有哪几种视蛋白以及相应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决定。哺乳动物的红-绿色觉由中/长波敏感(M/LWS)视色素介导,与兽类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兽类祖先的M/LWS视色素对黄光敏感,而非红光或绿光,这一功能上的改变可能有助于其最大限度地适应夜行和晨昏性活动。暗视觉方面,我们研究了RH1视色素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结果表明RH1视色素在起源早期其功能介于现生物种的视锥和视杆色素之间。而后,随着四足动物的起源,其RH1视色素演化出了较为发达的暗光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