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标本唐”第五代传人:一只鸟被打落,自然就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7-09-04 浏览量:347

过去, 动物学科的学术研究依赖标本制作,当你从鸟类分类慢慢走向鸟类生态学研究的时候,就知道一只鸟被打落,自然就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鸟类和我们人类的命运。


暑假里,Shanghai Daily头版以《Breathing new life into ecological study , research 》为题报道了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唐思贤老师的故事。唐思贤是华东师大生物博物馆副馆长、上海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鸟类专业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国著名的标本唐第五代传人。


标本唐”世家的传奇

在国内,标本制作,素有南唐北刘之说。南唐,便是100多年标本制作历史的唐氏家族。据统计,上海自然博物馆240000件动物标本中,有80%以上的标本出自唐氏宗人之手。

1861年闽江上一名唐姓渔夫从一位传教士手中学习制作标本开始,到如今,其精湛的动物标本制作手艺,随着唐姓家族的庞大繁衍而惠及大半个中国,被誉为标本唐

有人统计,唐氏标本几乎占据了近代中国标本制作的半壁江山。唐家的第四、第五代传人将整个家族推向了一个黄金时代。现在标本唐家第四、五代有30多人分散在中国的大学、科研单位和博物馆从事专业的动物标本制作工作。

唐思贤就是标本唐的第五代。

19世纪末,唐春营(穿黑衣者)家族合影

“标本唐”开山鼻祖唐春营


机缘巧合传承家族事业

作为标本唐第五代的唐思贤原本想报考其它专业,因一个巧合,重新回到了家族传承事业的麾下。

我从小对自然的爱好确实是根深蒂固。跟父亲(唐子明)去野外。这个是扎在心里面的。我成长时,正值文革或文革后,他在家从不提标本唐历史。文革中那辈人吃了太多苦。等我考大学,父亲也没强求,我准备学医,但我父亲的老领导说老唐的儿子一定要学这个东西,否则没办法传承下去了

得天独厚与父亲常年相伴野外的经验积累,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吃得起苦的耐性,让他一直在科学考察和生态研究中感受别人也体会不到的快乐

从猎到观的转身

唐思贤说,1989年出国交流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

“1980年代之前,我们的鸟类研究延续着此前的步骤:把鸟打下来,制成标本,在实验室研究里数羽毛,测量长度并进行物种分类。之后有机会到国外去做合作项目,发现他们全在望远镜里看鸟,识别、记录。我们就很好奇怎么可以这样?我就想还要不要再继续做标本?也许应该有意识上的更新。

当你从鸟类分类慢慢走向鸟类生态学研究的时候,就知道一只鸟被打落,自然就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鸟类和我们人类的命运。

在过去, 动物学科的学术研究要依赖标本制作,唐思贤说,“1985年以来,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让打猎的枪头熄火。让我思考鸟类、城市、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种种关联。为什么要、又该怎样爱护这些城市里的小精灵?怎么做才能以一种稳定和谐的方式和自然相处?这些问题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唐思贤意识到通过猎杀制作标本而研究鸟类是一个竭泽而渔方法,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鸟,听声音辨别鸟的方式替代捕杀。

和学生、市民一起观鸟

唐思贤曾制作过不少动物标本,如今存放于华东师大闵行校区生物博物馆。但他在教授《动物学》课程上,开始尝试用望远镜观察和识别鸟类取代实验室内的标本分类,上课的学生们在清晨6点的华东师大校园里四处逡巡,举着望远镜观鸟,那是在做分类学课程的记录和研究。

这是高校最早一批不再单纯使用鸟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认知的教学体验。

唐思贤通过教学资源建设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前预习从书本转到网络,实验课上的一对多式讲解的主角从教师向学生过渡,从而实时、实地的开展教学研讨。如今,唐思贤老师所教授的动物学、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常年受到学生的好评,历年评教基本保持在前三分之一。

唐老师认为,观鸟在于专心和热爱,倒不用太在意望远镜的昂贵程度。早年他使用的也不过是几百元的熊猫牌望远镜

人们应该学会与大自然的野生鸟类和睦相处。我们有许多学生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床看鸟,唐思贤老师说,他们后来成为了上海野鸟学会的第一批成员。进入森林去看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休闲活动和一种生活方式。

在唐思贤的呼吁下和历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鸟类专业已经扩大成为以200位鸟类观察者为核心团队,吸引了众多休闲观鸟爱好者。

2005年,作为保护区阶段性的成果总结,《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汇集了各门类的研究学者,唐思贤负责“鸟类”部分。

华东师大校园里的鸟类,自1990年统计的50-60种至今已发现有80-90种。唐思贤说,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包括鸟类观察的诸多偶然性,长时间累积后,发现的种类必然会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也会萌发:当人和鸟共处一个环境中,识鸟的惊喜会被了解的深度所替代,继而从常识的普及如落脚点、食物、飞行样态走向生态保护意识的萌发。

今天,当年的华东师大学子已将当初对自然生境的热爱延续在崇明东滩保护区、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监测中。

上海野鸟app

上海野鸟app观鸟地图记录上海多个观鸟点

2015年,唐思贤老师主持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上海野鸟APP建设项目。《上海野鸟》APP是一个袖珍鸟类百科全书,其作为华东地区首个观鸟APP,目前共收录了上海地区180种常见鸟类的照片、描述、分布等信息,用户可以免费下载该软件随时查阅鸟种信息,学习观鸟知识。这款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野鸟会联合策划设计的软件已正式开放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