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第43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1-11-02 浏览量:526

2021年10月29日下午1: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43期研究生光华学术论坛在资环楼148举行,本期论坛由生环学院周小奇老师主持。

主持人周小奇老师

01|史晓叶 真菌和细菌有相同的β多样性格局,不同的α多样性格局——基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海拔多样性格局研究

首先报告的是来自黎绍鹏老师课题组的史晓叶同学,她的口头报告题目是《真菌和细菌有相同的β多样性格局,不同的α多样性格局——基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海拔多样性格局研究》。目前微生物的海拔格局以及格局背后的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提出科学问题:真菌和细菌的海拔多样性格局是怎样的?海拔造成的环境因素对真菌和细菌的α和β多样性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植物对真菌和细菌的影响是怎样?研究调查和采样地点位于青藏高原,计算了不同海拔高度样地真菌和细菌的α、β、γ多样性。得到结论:真菌和细菌的海拔α多样性格局不一致,β多样性格局一致;植物对真菌的影响大于细菌;气候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环学院史晓叶同学

02|吕冰薇 基于功能和丰度的机制解释氮添加造成的多样性丧失

第一个进展快报来自黎绍鹏老师课题组的吕冰薇同学,她的报告题目为《基于功能和丰度的机制解释氮添加造成的多样性丧失》。研究表明:基于丰度的机制几乎是普遍的,但功能机制往往是系统特有的;物种丧失可以通过基于丰度和功能的机制组合来预测,但这些机制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运作;随着全球初级生产力的增加,重点关注当地规模的易感功能群和更大规模的稀有物种将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战略。

生环学院吕冰薇同学

03|李曾燕 舟山群岛凋落层和土壤层土壤动物的岛屿生物地理格局

第三位报告人是由闫恩荣老师和由文辉老师合作培养的李曾燕,她的口头报告题目是《舟山群岛凋落层和土壤层土壤动物的岛屿生物地理格局》。研究调查了位于舟山群岛的29个不同面积及隔离度的岛屿,回答了两个科学问题:凋落层和土壤层土壤动物在舟山群岛的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促使凋落层和土壤层分布的驱动因子是什么?

生环学院李曾燕同学

04|韩茜妹 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三大主轴

下一位进展快报的报告人是来自周旭辉老师课题组的韩茜妹,她的快报题目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三大主轴》。目前控制陆地生态系统行为的关键功能轴尚未量化,因此研究者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2个生态系统功能属性进行划分,发现生态系统功能内的大部分可变性由三个关键轴捕获:第一轴反映生态系统最大生产力,主要由植被结构解释;第二轴反映生态系统水利用效率,由植被高度和气候的变化共同解释;第三轴反映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具有与干旱相关的梯度,由植被结构变量解释。

生环学院韩茜妹同学

05|刘超男 狭叶坡垒种群基因组特征与历史动态

下半场的第一个口头报告是来自陈小勇老师课题组的刘超男,她汇报的题目是《狭叶坡垒种群基因组特征与历史动态》。龙脑香科是亚洲热带雨林的单一优势科,目前在我国分布的所有种都处于受胁状态,尤以狭叶坡垒为最。使用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狭叶坡垒濒危的主要原因;此外狭叶坡垒尽管可分为2个遗传类群,但混杂严重,可作为1个管理单元保护。

生环学院刘超男同学

06|赵欣迪 DNA稳定同位素探针和宏基因组学相结合用以鉴定砷污染土壤中硝酸盐依赖性As(III)氧化群落并研究其代谢潜力

第六位报告人是来自张思宇老师课题组的赵欣迪同学,她的快报题目是《DNA稳定同位素探针和宏基因组学相结合用以鉴定砷污染土壤中硝酸盐依赖性As(III)氧化群落并研究其代谢潜力》。在砷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依赖性A s(III)氧化是降低砷流动性和毒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出科学问题:哪些功能菌群驱动了硝酸盐依赖性As(III)氧化过程?这些功能菌群的代谢潜力如何?得到以下结论:As(III)的氧化是由含有aioA基因的微生物介导的,As(III)的氧化可以与土壤中的硝酸盐还原相耦合;在受砷污染的土壤培养物中发现了多种推定的硝酸盐依赖性As(III)氧化细菌,而它们大多含有As(III)氧化和硝酸盐还原基因。

生环学院赵欣迪同学

07|吴菲儿 新恢复湿地氮磷去除效能的生物调控机制研究

这一位进行口头汇报的是来自陈雪初老师课题组的吴菲儿同学,她的研究题目是《新恢复湿地氮磷去除效能的生物调控机制研究》。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间的生态缓冲区具有很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中一项便是水质修复功能。通过对鹦鹉洲湿地水质长期监测并进行控制实验,她的研究发现在大型植物以外浮游植物对氮素的去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浮游动物作为微食物网的重要成员通过对浮游植物的调控也会影响氮素的去除。

生环学院吴菲儿同学

08|田潇岑 植物共生体是植物微生物组的“工程师”

最后一位是来自周小奇老师课题组的田潇岑同学,她的进展快报题目是《植物共生体是植物微生物组的“工程师”》。以往的研究很少关注到植物共生体的建立和植物的响应会如何影响植物微生物组的功能,而这项研究通过描述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阐述了在分子水平上共生体是如何影响植物微生物组的,并提出“共生级联效应”这一概念,即植物微生物群的改变受到共生体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生环学院田潇岑同学

各位同学汇报结束后,周小奇老师组织现场投票,在场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选出了刘超男、吴菲儿、李曾燕三位同学获得第四十三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

第43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获得者

附:活动海报

文:李心露 

图:李心露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