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云贵之七彩,领略生物多样性王国之浩瀚——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丈量美丽中国》生态学野外实践课程走进西南联大旧址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1-07-22 浏览量:433

《丈量美丽中国》选取彩云之南作为首站,除却这里最具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之外,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曾在云南昆明创办八年的西南联大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办学八年,培育出6位“两弹一星”功勋、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90位两院院士、834名学生投笔从戎……西南联大何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耀眼光芒?西南联大精神给如今的我们将带来怎样的启示?2021年7月15日,《丈量美丽中国》师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到了位于云南师范大学内的西南联大旧址,在云南师范大学对外交流办公室张煜等老师的积极促成下,与云师大地理学部师生同上一堂课程思政微课、共同学习感悟西南联大精神。本次课程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副书记路葵带队,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党委副书记吕铮、辅导员潘晓娇连同云师大地理学部10余位本科生共同参与。

1

与云师大地理学部师生合影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1938年,为躲避战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再次被迫西迁至昆明。“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行至昆明,虽暂时远离战火,教学活动暂时得以正常开展,但师生报国之情更加迫切。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师生苦中作乐,为延续中国高等教育血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2

师生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丈量美丽中国》师生和云师大师生一起,跨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共忆“联大”岁月。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的塑像矗立在道路一旁,“学生当以学问为莫大的任务”、“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育才先育人”,三位先生的教育理念高瞻远瞩,也造就了西南联大自由之校风、严谨之学风,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南联大人才辈出,成为了“大学”之典范,这是西南联大精神密码之一。

在“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巨大的浮雕记录了70多年前那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民主爱国运动;镌刻有闻一多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的石雕火炬纪念柱则不断提醒后人,要永远铭记自由与民主的可贵;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衣冠冢、” “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静静隐匿在绿树丛中,不论哪个时代,“爱国”都是永恒不变的信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后,篆刻了抗战以来从军学子名单,834名投笔从戎的学生代表了那个时代不屈做亡国奴的有志之士。爱国与奉献,是西南联大精神密码之二。

3

西南联大现存遗迹

4

“一二·一”运动石雕火炬纪念柱代表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5

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进入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员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西南联大在昆八年办学的始末。因资源紧缺经费紧张,梁思成、林徽因在设计校舍时,只能采用铁皮做顶,最后甚至改为茅草做顶;雨季茅草顶的图书馆漏雨,但图书馆依然人潮不减,自习室鸦雀无声;经济拮据、物价飞涨,闻一多靠篆刻维生,与华罗庚两家十几口人共居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周培源骑自养的马上课,却从不迟到……在这样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师生“刚毅坚卓”,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血脉,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西南联大精神密码之三。

西南联大纪念馆回顾联大在昆八年办学始末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宛如阅读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老师和同学们无不为西南联大强大的精神内涵所感叹。

“中兴业,须人杰”

在结束参观后,《丈量美丽中国》师生和云师大师生一起来到西南联大“铁皮教室”共上专题课程思政微课。1938年,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国学大师罗庸在为西南联大校歌撰词时写下“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表达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同时勉励学子为国家之兴而不懈努力。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虽已身处和平年代,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仍离不开青年一代的砥砺奋斗。“中兴业,须人杰”——《丈量美丽中国》也借由这堂特殊的课程思政微课,为这句歌词赋予新的时代涵义,鼓励两校师大学子,担负起新时代青年之重任。课程思政微课由云师大地理学部党委副书记吕铮主持。

8

云师大地理学部党委副书记吕铮主持思政课

在课上,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阎恩荣向大家介绍了《丈量美丽中国》课程设计思路和开展情况,阎恩荣谈到,青年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希望各位同学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扩大自身视野,磨炼自身意志,培植科学家精神。

9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阎恩荣发言

云师大地理学部李玉春同学、陶泓霖同学分别以“铭记联大历史,赓续联大精神”、“书生意气赤子心,碧血丰碑爱国情”为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对西南联大精神和“一二·一运动”的学习体会。陶泓霖谈到,76年前有联大学子为民主和自由而战,76年后,有我辈青年为国家兴旺而接续奋斗。

10

云师大地理学部李玉春同学发言

11

云师大地理学部陶泓霖同学发言

《丈量美丽中国》的5位同学也结合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所学所想进行了专题分享。施辰玥结合在丽江师专的学习及“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优秀事迹,做了题为“以燃灯精神、续燃灯者火光”的分享。金泉泉以“植物王国与他们的守护者”为题,分享了常与孤灯作伴,坚守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元江生态站的科研工作者们的故事。金乐薇结合在昆明植物所的学习及版纳植物所的“云”学习,以“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从吴征镒到蔡希陶谈科学家精神”为题,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向韦悯以“滇池清、昆明兴”,讲述了滇池重要的生态地位,并呼吁大家积极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应有力量。林彤以“纯粹与多样”、“开放与传承”“坚持与创新”为关键词,分享了自己在哀牢山实习期间的所见所思,认为青年一代定能传承好老一辈精神,持续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12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施辰玥同学发言

13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金泉泉同学发言

14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金乐薇同学发言

15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向韦悯同学发言

16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林彤同学发言

最后,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作总结发言。刘婕谈到,上海与云南虽相隔2500多公里,但从版纳知青到援滇挂职干部,说明一直以来,上海和云南的心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华东师大与云师大师生今天共上一堂课程思政微课,也更加表明两地之间的情谊在不断深化,希望今后华东师大生环学院和云师大地理学部有更加深厚的合作。此外,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有大楼、有大师,还有在座各位大学生,希望今天这堂特别的课程思政微课,能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当代大学生使命担当,为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17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作总结发言

18

西南联大“铁皮教室”合影

《丈量美丽中国》带领本科生走生态“绿色”之路,学习先辈“红色”奋斗精神,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为培养生态学专业素养高、社会视野广阔的卓越人才而不断探索。

文:张琪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